張家口新聞傳媒集團記者 宋錦豐 通訊員 韓建國
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, 張家口康??h將其作為最大政治任務和頭號民生工程,堅持精準扶貧、精準脫貧基本方略,突出目標導向、問題導向和結果導向,探索出一條決戰“壩上貧困”的特色路徑。
兩年時間, 該縣的貧困發生率降至0.69%,貧困人口由8.8萬人減少到1468人。
讓發展之路寬起來
“以前從縣城到鄉里少了也得一個多小時, 現在最多半個多小時?!笨当?h閆油坊鄉南喬村黨支部書記常生慧常年往返于縣城與鄉村之間, 新修的柏油路讓他感到兩地間的距離變得不再遙遠。
長期以來,康??h交通路網存在著對外通道不夠、 道路質量不高、通達度不深等情況,交通不暢成為制約該縣發展的最大瓶頸。 路網交通建設,不僅關乎群眾的生產生活,更是貧困區域能否如期脫貧的先決條件。
要想富先修路,修一段公路就能給群眾打開一扇脫貧致富的大門。
2018年以來,全縣規劃實施省縣鄉村四級道路1221公里,1059公里道路全部竣工通車,構建起“五縱五橫”的農村路網。
路通則財通。 一樣的山,一樣的地,有了不一樣的價。近兩年,康保利用新修的道路與豐富的生態資源,重點打造運動、藝術、養生、美食四條“草原天際線”旅游線路,連續舉辦了遺鷗攝影周、戀人花嘉年華、草原國際馬拉松賽等生態旅游活動, 探索“道路+旅游+扶貧”新模式,帶動貧困群眾多渠道增收。 同時,按照“缺什么、補什么”的原則,康保整合人力、物力和財力集中攻堅,統籌貧困村和非貧困村“雙基”建設,相繼完成住房、改廁、農村教育、村級公共文化服務等7大類、170多項“雙基”建設工程,補齊了農村人居環境短板。
讓脫貧產業興起來
群眾增收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前提,而發展優勢產業是脫貧的基礎。
康保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中,因病、因年老無勞力、因殘致貧3項累計高達70%多, 面對這樣的貧困現狀,如何把地域“優勢”發揮出來,帶動貧困群眾穩定脫貧?
康保平均海拔為1450米, 全年日照時數達3100小時,具備780萬千瓦光伏發電開發能力,于是,這縣因地制宜把發展光伏產業作為產業扶貧的支柱。近年來,全縣先后投入4.76億元,建成光伏扶貧電站18.3萬千瓦,年收益1.15億元。
一個項目輻射一片,一個產業帶富一方??当7e極探索出“一改三全”光伏產業扶貧新模式,改革了光伏發電站收益分配機制,其中70%用于農村扶貧公益崗工資支出,30%作為村集體收入,帶動2.2萬戶貧困戶實現增收,195個貧困村實現光伏扶貧全覆蓋。
此外,他們還立足“首都兩區”建設定位,發揮風光、土地、生態三大優勢資源,構建起光伏、特色種養、土地流轉、生態建設“四位一體”增收體系,累計整合資金3.97億元, 與當地12家農業龍頭企業合作經營,通過資金入股、資產租賃等多種利益聯結機制,先后帶動2萬余戶貧困戶穩定增收,走出了一條具有縣域特色的扶貧新路徑。
讓貧困群眾干起來
“周老酒”成了“致富哥”,成了康??h康保鎮道北村的一段佳話。
“周老酒”,大名周學豐,57歲,貧困戶。以前,老周喜好喝酒耍錢,“等、靠、要”的思想極其嚴重,對于他的這種情況,鄉親們早已見怪不怪。
思想不脫貧,一切等于零。 2018年,康保堅持“扶貧不養懶漢”的原則,將光伏收益和企業合作經營收益的70%用于保潔員、護林員等公益性崗位工資支出, 幫助貧困群眾通過自己的勞動賺取每月200至350元不等的工資。 昔日坐炕頭等著領慰問品的貧困群眾,變成了穿黃馬甲的“工薪族”。
貼心的話語、真心的幫助,焐熱了老周的心。 駐村工作隊對癥下藥,從解決他面臨的現實窘況入手,通過危房改造項目幫他建成了新房;安排護林員公益崗,讓他有了收入;介紹他到修路、建筑工地打工,讓他鼓起了腰包,也改掉了多年愛喝好賭的壞毛病。
老周房子有了,收入有了,也自信起來了。 去年底,通過別人介紹,單身了大半輩子的他終于娶上了媳婦,兩口子過日子有了奔頭。 臨近春節,老周找村里的老教師幫他寫了一副春聯:“住新房,娶新娘,一天更比一天強;鉚足勁,爭口氣,小康路上不掉隊”。
人有精神土生金。在脫貧攻堅戰中,康??h堅持扶貧和扶志扶智相結合,通過評選“脫貧光榮戶”,營造脫貧光榮的氛圍;開展“脫貧故事會”活動,先進帶后進;建立孝善養老基金和“黨愛超市”,憑勞動等各項積分兌換米、油、毛巾等日常用品;大力推行移風易俗,破除紅白喜事大操大辦、隨禮攀比、厚葬薄養等陋習,取得了積極效果。
如今,在康保,越來越多的貧困群眾,心被焐熱、勁被鼓起,正通過自身努力與外界助力,同頻共振擺脫貧困。
【專題】決戰脫貧攻堅 決勝全面小康
1.本網(張家口新聞網)稿件下“稿件來源”項標注為“張家口新聞網”、“張家口日報”、“張家口晚報”的,根據協議,其文字、圖片、音頻、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,任何媒體、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,不得轉載、鏈接、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。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、網站,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“稿件來源:張家口新聞網”,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。
2.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,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。聯系電話:0313-2051987。